近段時間,三精制藥董事長劉占濱自殺事件在醫藥行業引起了巨大的反響,同時也讓人們對“營銷為王”的管理法則進行了深刻的反思。
有人認為劉占濱自殺與狂轟濫炸地打廣告又收效甚微的經營模式難脫干系。根據2013年年報,三精制藥業績是紅燈高懸,全年營收31億元,同比下降21%;而在凈利潤方面更是衰退的慘不忍睹,取得646萬元凈利潤,同比大跌98%,每股收益也只有0.01元。對比之下,三精制藥去年在營銷廣告上的投入卻異常兇猛,高達4.31億元,是凈利潤的66.7倍。
“廣告為王”的營銷模式值得反思
三精制藥營銷模式是哈藥集團層面一以貫之、推崇備至的高舉高打廣告戰術。廣告投放是與產品質量、市場需求等因素相配套而展開的,否則難以取得相得益彰、事半功倍的效果。
在營銷廣告投入上的癡迷日升日高,顯然是舍本取末、本末倒置的。過分的“重營銷、輕創新”,在消費者日益成熟、產品日益多元的今天,顯然行不通。
就算營銷乃至廣告環節無懈可擊,當制藥企業的發展重點不是新藥物的研發,而是廣告營銷時,藥企的“含藥量”也會下降,這個下降直接導致的是中國人生病必須依靠外國藥,而之所以下降,更是暴露出了中國制藥領域這個國人健康命脈廣泛存在的浮躁問題。
一個已經做到這么大的企業,不僅要有魄力,更要有社會責任感,一個靠忽悠全國人民吃那些“合格的無效藥”的藥企,就算沒有貪腐之事,也仍是一種失職。此次事件,我們不僅要總結行賄受賄不可為,同時也要對廣告為王的經營模式進行考慮。
上一新聞:LED發光字顯示不正常的原因有哪些
下一新聞:不銹鋼吸塑發光字常見的幾種做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