遍布大街小巷的廣告牌一次又一次的挑戰著島城市民的視覺神經,繼孔子不走了、孟母不搬了之后,如今孔子又開始上網了。有網友調侃道,周游列國之后,孔子和孟母終于相遇了。這類調侃古人的廣告引發了不少爭議,有人認為廣告成功引起了轟動,但也有人認為廣告不但要能博眼球,同時也應該擔負一定的社會責任。
討巧
古人做廣告市民看不懂
去年年底,一則以“孔子不走了”開頭的系列廣告遍布島
城黃金地段,街頭行色匆匆的路人都不得不駐足觀看仔細體會這則廣告的含義。該廣告牌上只印有簡單的五個字,而廣告所代言的產品卻只字未提。 “我看了好幾遍也沒看懂那個它到底要表達什么意思。 ”從事外貿工作的孫先生告訴記者,“孔子不走了”給從未見過類似廣告的他不小的沖擊。孫先生的兒子今年10歲,看了該廣告后不停地問他,“爸爸,孔子為什么不走了? ”
近日,報紙上出現了名為“孟母不搬了”的廣告,孫先生面對兒子又一次發問,只能啞口無言。不久后,在一次偶然逛街過程中,孫先生又發現了一則名為“孔子上網了”。雖然已經是第三次接觸類似廣告了,但孫先生還是覺得一頭霧水。如今,孫先生已經開始對這類廣告有些審美疲勞。
調查
廣告效果好所以才模仿
“孔子不走了”原來是一則酒店廣告,該廣告出現后便一發不可收拾,立刻像連續劇一樣開啟了島城無厘頭廣告風潮。緊接著又出現了“孟母不搬了”,近日又有商家在利津路附近打出 “孔子上網了”的廣告。記者聯系到打出“孔子上網了”這則廣告的商家,原來,這是一家正處于初創期的購物網站。
網站負責人介紹,在設計廣告時確實是參考了“孔子不走了”的文案,因為網站剛剛上線不久,需要注入一些人氣,所以就想到了這個創意,該文案從設計到最后執行都是他們員工,目前來看廣告效果已經達到了。
對于廣告中存在的消費古人的問題,該負責人表示,當初在執行這個創意的時候就考慮到了這個問題,但是前面既然已經有商家開了這個先河,并且也沒有出現什么問題,所以才敢執行這個創意。
上一新聞:廣告字怎么制作好看